西部证券认为,作为公司的传统产品,支护机具类产品近三年实现的销售收入呈增长趋势, 2009年度、2010年度和2011年度,支护机具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3,614.88万元、17,476.04万元和18,749.71万元,但支护机具类产品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从2009年的69.27%下降到2011年的60.27%,原因为公司为了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在保证支护机具类产品地位的前提下,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出了架柱支撑式气动钻机、整铸无焊接中部槽等新产品。
显然,这种送资源引投资的做法,扭曲了市场关系,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剧煤炭投资过热和煤炭市场的恶性竞争,同时会造成沿海制造业的空心化或恶性竞争。增加坑口电站建设,变运煤为输电,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电价。

那末,可行的应对之道是什么呢?首先,企业、地方政府、中央政府都应该正视我国能源过分依赖煤炭的现状,必须加以扭转。又如,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东北最大的国企煤矿,上半年赢利缩减了80%,只有1.4亿元,下半年预计亏损8亿元。应对煤炭生产过剩,需要煤炭企业、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共同努力,也就是说,要靠全国的努力,单靠两三件法宝,如减税、电煤和市场煤价格双轨制、煤电联营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有些措施,甚至会加剧投资过热,加剧煤炭生产过剩,例如,为了招商引资,内蒙规定,投资超过40亿元,每投资20亿元内蒙古就可以为企业配备一亿吨煤炭储量。该矿正在制订裁员1.2万人的减员计划。煤炭过剩的根本的原因是煤炭投资过热。
此外,煤炭企业还应该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如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能源发电等,这样,在减少对煤炭依赖的同时,煤炭业非但不会萧条,其行业利润水平和经济效益反而会大大提高。在其他主要产煤大省,今年以来煤炭产量均出现增幅较快的势头。包括秦皇岛港在内的北方港口5500大卡热量的电煤现货价格不得高于800元/吨。
另有一位电企人士也表示,由于前期大量购买低价进口煤已使电企储能充足,现在合同煤对于他们已是沉重负担。往年因重点合同煤价格偏低而不愿履约的煤企如今却变得被动。上周三公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已出现13连跌,5500大卡的动力煤价已经跌至625元/吨,这与合同煤价格已十分接近。这一局面是多年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煤炭企业始料未及的。
但是今年以来,随着整体经济增速的放缓,国内煤炭需求明显疲软。对于这一现象,去年末,国家发改委曾发出通知,要求2012年年度重点合同煤价格最高可上调5%。

多年来,国内电煤价格一直高位运行,今年初也始终徘徊在每吨800元上下,电企方面多次表示成本负担过重。市场煤与合同煤价差正在收窄,合同煤的命运似乎到了一个转折点。据业内人士透露,当时有近20%的煤企存在毁约问题,而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电企不得不随行就市接受煤企的涨价。一组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广州港进口动力煤为516元/吨,而同时期的秦皇岛动力煤价格高达630元/吨,价差114元,前者比后者便宜18%左右。
去年,本报就曾报道,由于合同煤比市场煤价格低约200元,煤企很难在重点电煤合同中获得收益,因此存在将价格私自抬高再卖给电企的现象。对此,煤炭企业普遍表示很无奈。而外国煤炭企业对中国早已暗度陈仓,欲以低价抢占中国市场。山东一家电企老板向记者抱怨称,目前该企业的煤炭储备已经严重过剩,运来的煤炭已经没有地方卸放,但是供应方还是在积极履行着重点电煤合同,源源不断运来,仓储成了大问题。
如此悬殊的价差对于长期亏损的电企来说具有极大诱惑。秦皇岛煤炭网分析师安志远表示。

据统计,我国上半年累计进口煤炭13985万吨,同比增长65.9%,其中6月进口2719万吨,创历史新高。此外,据一电企负责人介绍说,合同煤价格一般在600元左右,而现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市场煤价低于合同煤价的现象,这也成了部分电企选择毁约的重要理由。
我们不得不毁约,以使自己减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电企的煤炭储备都已接近饱和,有的电企甚至需要消化30天,这将对电企的安全生产造成一定压力。安志远表示,虽然差价缩小,但煤、电相互制约还是存在,延长合同期才是长远之策。记者昨日从市场上了解到,一些电企选择了价格更为低廉的进口煤,而毁约与煤企签订的重点电煤合同。前些年,煤炭价格不断高企,煤企往往不愿执行价格增长受限的重点电煤合同另有一位电企人士也表示,由于前期大量购买低价进口煤已使电企储能充足,现在合同煤对于他们已是沉重负担。
安志远表示,虽然差价缩小,但煤、电相互制约还是存在,延长合同期才是长远之策。秦皇岛煤炭网分析师安志远表示。
据业内人士透露,当时有近20%的煤企存在毁约问题,而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电企不得不随行就市接受煤企的涨价。前些年,煤炭价格不断高企,煤企往往不愿执行价格增长受限的重点电煤合同。
去年,本报就曾报道,由于合同煤比市场煤价格低约200元,煤企很难在重点电煤合同中获得收益,因此存在将价格私自抬高再卖给电企的现象。如此悬殊的价差对于长期亏损的电企来说具有极大诱惑。
这一局面是多年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煤炭企业始料未及的。对此,煤炭企业普遍表示很无奈。此外,据一电企负责人介绍说,合同煤价格一般在600元左右,而现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市场煤价低于合同煤价的现象,这也成了部分电企选择毁约的重要理由。市场煤与合同煤价差正在收窄,合同煤的命运似乎到了一个转折点。
而外国煤炭企业对中国早已暗度陈仓,欲以低价抢占中国市场。我们不得不毁约,以使自己减压。
山东一家电企老板向记者抱怨称,目前该企业的煤炭储备已经严重过剩,运来的煤炭已经没有地方卸放,但是供应方还是在积极履行着重点电煤合同,源源不断运来,仓储成了大问题。包括秦皇岛港在内的北方港口5500大卡热量的电煤现货价格不得高于800元/吨。
但是今年以来,随着整体经济增速的放缓,国内煤炭需求明显疲软。据统计,我国上半年累计进口煤炭13985万吨,同比增长65.9%,其中6月进口2719万吨,创历史新高。
尤其是外国煤炭在质量上更优,使得部分电企不惜毁约转而去购买进口煤炭,从而促使上半年煤炭进口大增。对于这一现象,去年末,国家发改委曾发出通知,要求2012年年度重点合同煤价格最高可上调5%。上周三公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已出现13连跌,5500大卡的动力煤价已经跌至625元/吨,这与合同煤价格已十分接近。多年来,国内电煤价格一直高位运行,今年初也始终徘徊在每吨800元上下,电企方面多次表示成本负担过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电企的煤炭储备都已接近饱和,有的电企甚至需要消化30天,这将对电企的安全生产造成一定压力。只在半年内,中国煤电市场就实现了逆袭。
往年因重点合同煤价格偏低而不愿履约的煤企如今却变得被动。一组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广州港进口动力煤为516元/吨,而同时期的秦皇岛动力煤价格高达630元/吨,价差114元,前者比后者便宜18%左右。
一位煤企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为了推销自己的煤炭,不得不天天出去与电企拉拢感情,争取更多的销路,而部分无法支撑的企业现在已经停产。记者昨日从市场上了解到,一些电企选择了价格更为低廉的进口煤,而毁约与煤企签订的重点电煤合同